首页

成都薇薇女王喂

时间:2025-05-25 13:17:20 作者:海外华文媒体人黄河寻麦香 共话运城乡村振兴 浏览量:52572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报告里的民生指标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民生指标,回应民之所盼,指明施政所向。

  对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补助与标准每提高1元,都是一个“大数字”。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多重挑战,我国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政府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把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等。

  千方百计让百姓好就业、就好业。“政策给力、个人努力、服务助力,就能推动就业工作走深走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说。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大国医保再发力。对一个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医疗保障网的国家而言,当前,我国参保人数超13亿人,这次又提出了补助的新标准,充分体现了政府竭尽所能解决百姓就医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报告还提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桩桩件件,都与筑牢人民健康防线息息相关。

  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中国式养老怎么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包括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新举措,让应对老龄化的脚步积极而稳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这让来自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深有感触。他带来了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助老餐厅覆盖率等建议。

  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小。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今年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以及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等,将不断提升亿万家庭的幸福感。

  教育牵动千家万户。一个拥有2.9亿多在校生的教育大国,怎样办好教育备受关注。刚刚过去的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今年报告还提出了“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等,这让老百姓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满怀期待。

  针对报告提出的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带来了自己的建议,要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培养更多跨领域人才。

  一个个民生指标,是政府实实在在的承诺,也是检验发展成色的重要标准。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近半数职场女性求职被问婚育,较去年下降超一成

世界杰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奖者、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著名企业家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各界嘉宾,以及500余家高科技创新企业、1000余位全球投资人、3万多名科创人才等齐聚峰会,共话前沿科技,共享创新成果,共同打造一场“全球创业者嘉年华”。

业界人士厦门共探养老金融和老龄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孙业礼说,去年文化和旅游事业强劲复苏蓬勃发展。从消费需求来看,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发生变化。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了,诗和远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

依托生态颜值提高经济价值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人社部: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依法维权

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充分发挥基本培训的牵引带动作用,重点把握好工作规律和原则。一是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尽量扩大受益面,避免漏训和重复培训,保证培训对象的全面性、完整性。二是坚持整合资源、系统发力,进一步深化纵向联动、横向协作,推动各级各类党校和地方、部门、行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提升培训保障能力、巩固强化整体功能,探索共商共建、合作办班的有效载体和方法路径。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质效,注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推动党校(行政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形成与基本培训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

互联网之光︱微视频:凝聚之光

同时,海关创新监管模式。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断深化业务探索,针对辖区新业态发展需求,及时了解并解决企业通关难题,优化调整作业模式,为跨境电商商品开通绿色查验通道,优先配备监管人员,强化CT机、X光机等设备监管效能,做到即报即查即放,提供高效服务。跨商一般出口(9610)自2024年首单业务开通以来,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